2008年6月15日 星期日

下半年投資人可逢低布局新興拉美、東歐及亞洲市場,等到十月利多出盡時,再轉進能源、原物料基金,把握第四季石油及其他商品的旺季行情。至於手上已有新興市場基金的投資人,可等待九月至十月的高點獲利了結。

抗通膨買原物料 鎖定亞太區內需擴張題材
基金轉換方面,陳首天指出,四月以來全球股市相繼反彈,能源基金也率先表現,手上持有相關基金的投資人可先獲利了結,轉進蓄勢待發的新興市場。他認為,新興市場比成熟國家股市更具上漲動能,反彈幅度也較值得期待,下半年投資人可逢低布局新興拉美、東歐及亞洲市場,等到十月利多出盡時,再轉進能源、原物料基金,把握第四季石油及其他商品的旺季行情。至於手上已有新興市場基金的投資人,可等待九月至十月的高點獲利了結。

從投信投顧提出的下半年資產配置建議來看,下半年最具有反彈行情及漲幅的市場,包括新興市場基金如拉丁美洲、東歐及亞洲,以及原物料基金如能源、農產品、礦產等。其中新興市場在內需消費動能的拉動下後勁看俏,能源產業仍有基本需求及用油旺季來臨,稍作整理後第四季仍有機會。

經過去年底的回檔修正後,新興國家股市於今年五月重新獲得中性偏樂觀的評價,其中以亞洲最具潛力。在石油、煤炭、鐵礦砂、天然氣等原物料價格持續看漲下,出口天然資源和農產品的新興亞洲受惠最多。此外,亞太地區更有經濟高度成長的優勢及內需擴張的投資題材。

而台股基金是今年至五月中旬亞洲主要股市中表現最強的市場,在全球主要股市中則僅次於巴西,因此,台股作為今年的投資主軸已經相當明確。群益投信投資長王智民表示,今年台股最大的利多是兩岸開放題材,如果新政府上任後,能夠積極兌現選前兩岸開放政策的支票,台股可望複製過去香港在○三年之後的大漲經驗,未來二、三年,長多行情值得期待。

2008年6月13日 星期五

景氣循環正轉往新的景氣循環調整階段,在這種階段通常原物料及石油價格會衝得比較高,但在新的循環裡應該開始要同時注重大型股以及成長型類股,且對公用事業類股、工業類股要減碼,並開始留意並加碼跌深的金融類股

全球吹升息風 四基金長多
更新日期:2008/06/13 09:41 【工商時報 魏喬怡台北報導】
 在通膨壓力下,多國央行開始吹起升息號!法人認為,雖然目前已有國家開始升息,但應不至於到全面性的大幅升息,若是緩步升息的話,對某些股市未必是壞事。過去在FED升息循環下,新興市場、科技、資源、金融類股的表現都不弱,也是今年相當看好的市場!


 6月以來油價持續飆高,引發全球更深的通膨疑慮,多國央行包括印尼、菲律賓、印度、巴西皆開始升息以控制通膨。


 若是從2004年1月到2006年6月Fed升息階段的基金表現來看,據理柏統計,天然資源基金平均漲幅有95.05%、金融股基金漲幅有39.98%、科技基金有17.24%。而同一期間,據彭博統計,三大新興市場拉美、東歐、新興亞洲的漲幅則分別為115.54%、69.27%、47.13%!


 雖然當時升息的時空背景可能與今日不同,但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認為,對於科技股來說,面臨的壓力可能相對其他類股並不大。


 央行升息後,企業首先要面對的就是資金的借貸成本,但是自科技泡沫以來,科技業獲利面其實相當良好,現金流入相當充裕,企業負債比例都在低水位,顯示科技產業現金充裕,經營階層也看好未來股價。


 摩根富林明投信則指出,今日升息的原因主要是抗通膨。因此,現階段可掌握新興市場及資源、農業相關基金。原因是新興市場的薪資成長與人均所得成長都高於通膨,加上石油、原物料的上漲,且短期價格再重挫的空間有限,因此資源、農業相關基金亦是投資組合不可缺少的標的。


 KBC總代理康和投顧指出,目前景氣處於後段,景氣循環正轉往新的景氣循環調整階段,在這種階段通常原物料及石油價格會衝得比較高,但在新的循環裡應該開始要同時注重大型股以及成長型類股,且對公用事業類股、工業類股要減碼,並開始留意並加碼跌深的金融類股。

2008年3月2日 星期日

輸入性通膨專題報系列十二迎戰原物料漲勢 量販四大機制坐穩低價王

迎戰原物料漲勢 量販四大機制坐穩低價王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二日電)近年原物料上漲,已數次帶動民生物價上漲,這使得6成民眾偏好到標榜民生物品最低價的量販店採買。量販店因動輒坐擁數十店連鎖規模的大量採購、庫存、物流與人力資源四大機制優勢,可與供貨商議價,終能穩住漲勢中的最低價王寶座。


台灣連鎖業競爭十分激烈,專供民生物資的量販業亦不例外,加上國際原物料近年頻頻調漲,落實量販店商品多元性、持續低價的壓力也加大。


快樂購卡市調顯示,近6成卡友選擇在量販購買民生物品,驗證持續穩住低價是量販的首要任務。


目前台灣最大連鎖量販為家樂福,全台已達47店;第二大連鎖規模為大潤發(24店);第三大為愛買(14店)。


密布的門市間競價壓力大,也使得台灣量販業每每在供貨商要求漲價時,總會設法要求漲勢是所有零售中最低(相對於便利超商、超市)。


業界強調,「量販不可能接受供貨商依成本漲幅調漲零售價,『合理』才是雙邊議價得成的主因。」所謂合理包含原物料占售價比例須考慮進去。


有業者透露,曾發生食用油大廠與衛生紙大廠與量販議價一年左右未果,最後通路商決定暫時斷貨,以穩住量販最低價的品牌精神。這顯示量販大型連鎖的售價主導權不容小覷。


但量販業也說,去年起明顯因原物料帶動民生物價波動的趨勢中,去年尚未引發同一品項全品牌調漲,因此量販的主導權也較有空間發揮;唯今年3月將調漲(衛生紙、冰品、沖泡式飲料等)趨勢已呈現全品牌調漲的情況,此時,通路與供貨商間的議價力求「合理」,以確保消費者持續在量販買到低價商品。


合理調漲策略以消費端與通路端看,業者指出,達成「一次購足的多元消費」及「物超所值」是目標。方式無非透過「採購、物流、人力及庫存」四機制強化運作效能。


採購方面,量販也會參考國際原物料基金波動預測物價波動,再鎖定春節或週年慶等大檔期、季節性商品提早進行下單動作,儘管量販還不是製造商,不至於做到國際搶料的規劃,但會向上探、與大盤商採購,以降低成本,藉此持續打出低價促銷。


物流部分,則需要供貨商與通路商雙邊合作,根據雙邊過往合作銷售的賣況分析送貨作業精簡、提高效率模式,藉此減少運送趟次所占成本比例。


 人力方面,則研議各種作業流程中人力資源如何提高效能與價值,以分擔原物料成本漲價所增占比例。庫存亦占有抵制物價波動過高的效益,因為正確的庫存量有助提高量販在對的時間打出促銷價,過多、過少都無益。整體而論,上述4個機制都環環相扣、互相加分。970302

輸入性通膨專題報系列十一物價漲 量販來客數增 善用回饋年省上萬元

物價漲 量販來客數增 善用回饋年省上萬元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二日電)通膨風險升高,使過半數民眾採買民生必需品,選擇以低價為賣點的量販。何以吸引人?量販分析,去年以來消費者迎戰物價上漲,除轉向購買非領導品牌商品,又善用量販紅利點數等回饋,常客最高一年可省下上萬元開銷;低價、回饋多元讓量販後勢看漲。


民生物價履履波動,已有一年時間,但相對其他連鎖零售(超商、超市),相對低價的量販店來客數反而增加。


家樂福、大潤發等量販業者都說,雖然沒法分析出直接受物價波動而增加的來客數幅度,不過今(2008)年春節的營收,基本上都已較去年高。


大潤發還估計,來客數自去年物價上漲以來,至少比過去增加3%。


至於原本就相對低價的量販,物價波動下亦有漲幅,消費者如何強化省錢?量販觀察發現,消費品牌選擇已產生變動,或轉向購買量販推出的自營品牌,或者選購第二品牌,雖然量化上的表現還需要一段時間累計,面對領導品牌最先漲的情況,領導品牌已不是消費者最優先選擇,特別是耗材類的日用品最明顯。


業者舉例,最明顯的是衛生紙,以通路商的自營品牌計兩支(一款低於領導品牌約2成,一款打最低價),營收都出現明顯成長;但因自營品牌營收在成熟型消費市長本來就會不斷成長(年成長約1成),尚難以推論因漲價趨勢而成長的幅度有多少。


大潤發則估計,自營品牌商品成長幅度已大過2007年較2006年年度營收成長的幅度。


分析原因,家樂福舉例,上述自營品牌兩支衛生紙以大包裝核算單包價,分別約低於10元及11元,對照市售領導品牌至少便宜2、3成;若對照超商同類商品單價,便宜更多。又如4kg米僅售129元,對照同等級品牌低30元。再看純水6L僅售6元,甚至低於市售小瓶裝純水。


當然除了品質逼近領導品牌的自營品牌,第二品牌也成為消費者轉向購買的商品,趨勢正在物價上漲中被催化。


除了品牌選購轉變,量販統計,近年不斷強化通路與發行聯名卡金融機構間的合作關係,並刺激週一到週五的回饋點數倍增;實算發現,一個月消費6000元的常客,只要能善用分期零利率、回饋紅利點數現抵及金融卡雙邊回饋(例如結合悠遊卡的聯名卡可抵用在停車費等)的多元好處,總加一年可省下上萬元開銷。


  再看全館的好處,量販除了生鮮類的鮮度與議價仍無法與傳統市場抗衡;量販最大特色還包含一次購足、停車方便、省時省錢等多元優勢,因此儘管物價一年來履履上漲,量販優勢卻被強化,甚至吸收到原本在百貨及購物中心採買民生必需品的客層。970302

輸入性通膨專題報導系列十房價居高點 考驗房地產抗通膨能力

房價居高點 考驗房地產抗通膨能力
(中央社記者何旭如台北二日電)台灣面臨輸入性通貨膨脹壓力,房地產過去被國人視為保值、抗通膨首選,不過,近期卻面臨房價已高、未來漲幅不明兩大挑戰,現在進場買房子還能抗通膨嗎?專家及業者對房市看法分歧,民眾購屋應審慎評估,挑對進場買點才是關鍵。


房地產市場人士分析,房地產仍為抗通膨的好選擇,不過抗通膨效果有多大,三月總統大選結果扮演關鍵角色,建議近期有購屋需求民眾,不妨等大選後情勢明朗再出手。


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張金鶚提醒,房價已達高點,且有下滑跡象,「現在反而是賣房子好時機」,但若有購屋需求,建議自住型購屋民眾要「戒急用忍」,多下功夫找價格合理屋件,投資型購屋族最好不要追高。


台灣房市渡過2003年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疫情)低潮後,近二、三年房價扶搖直上,來到這波漲勢的高點,若現在買房,恐因買到相對高點,使房產抗通膨功力大減,需以更長時間才能見到房產抗通膨的功能。


欲購屋消費者現在面臨兩難,一是房價已來到近年高點,不少人想等房價向下修正再進場,不過另一方面,也面臨房價恐持續飆漲壓力,若再不出手,房價怕越等越貴。


熟悉房市的市場人士表示,立委選舉過後,不論中古屋、新成屋屋主的開價都同步拉高,提前反應未來的樂觀期望。


不僅信心面受到拉抬,鋼筋等營造原物料價格上揚,建商表示,終究將轉嫁成本至房價,加上開放三通、中資來台等期望隨總統大選加溫,使資產股、房地產得到偌大激勵,房價伺機看漲。


某豪宅建商即表示,隨國際原物料上漲,基於成本壓力,鋼筋等營造成本一定會反應在房價上,未來將推出的案子,無論買氣如何,房價調漲恐難以避免。


通貨膨脹使消費者喘不過氣,買房子也更加困難,不過房產人士分析,長期而言,房地產仍為抗通膨的好選擇,但為使抗通膨發揮最大功效,挑對進場買點為一大關鍵。


買房時機牽涉對未來房市看法,對未來房價市場出現兩派看法,雖然主流派在原物料上漲、三通效益等因素下,認為未來房價可望持續走揚,不過市場也出現房價已高、進場小心的保守派。


熟悉市場人士表示,經過二、三年多頭,台灣房市持續在高點盤旋,但不代表無法再創新高。


「現在的房子貴,但至少有可以期待的前景」,房產人士分析,三通、直航、開放陸資來台等政策若鬆綁,將首先帶動商用住宅、豪宅等稀有商品買氣,一旦豪宅房價起漲,就會拉抬預售屋售價,預售屋價漲,將進一步刺激新成屋、中古屋房價,影響力一層層擴散。


「台灣豪宅如果能站上一坪200萬元,對台灣房市是一大激勵」,房產人士直指,折換新台幣後,香港豪宅一坪已突破400萬元,南韓也來到280萬元水準,台灣卻仍在120萬元掙扎,「輸人家一節」。


房市樂觀派認為,三月總統大選若符合市場預期,兩岸經貿更開放,相關配套措施出籠,將帶動國內觀光、刺激股市、經濟,進一步也將提升國人購屋能力。


保守派看法則提出警訊,近幾年全台房價急速走揚,三通等兩岸經貿開放,對台灣直接效益仍有待觀察,提醒民眾要小心評估,以免錯估形勢。


學者張金鶚表示,當今通貨膨脹壓力大,代表民眾購屋力也相對遭侵蝕,若錯估情勢,買房的抗通膨、保值能力也會下降。


根據財團法人國土規劃及不動產資訊中心日前最新調查,2007年第四季房價信心分數持續下跌,並創2002年調查以來新低,對未來房價信心雖高於對近期房價,但仍低於100分,整體不樂觀。


此外,鋼筋價格喊漲當下,房產人士提醒,就算完全反映上漲幅度,鋼筋漲價反應到房價上,「頂多只有3%至5%」,例如原本一坪賣100萬元,為反映鋼筋成本,一坪多賣3至5萬元就很多。


房產人士分析,房價結構包含多種成本,包括營造、土地、行銷及建商預設獲利,但營造成本占房價僅約10%至20%,原物料漲價將導致房價調漲,但幅度不至於太大。


購屋為人生大事,除考量抗通膨,更應回歸基本面,購屋前慎選屋件位置、屋況、坪數、類型,房地產要保值,除進場時機外,區域發展潛力性也必須評估。


目前短期不確定因素仍多,包括鋼筋漲勢、總統大選結果、兩岸政策開放的實際效益等,由於房價變動不像股市這麼大,房產業者建議,有購屋需求者,不妨等大選後再決定,將短期不確定因素降至最低。970302

輸入性通膨專題報導系列九物價飛漲 民眾多元節流 可勇度難測未來

物價飛漲 民眾多元節流 可勇度難測未來
(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二日電)油價、大宗物資漲不停,高物價時代,整個經濟結構面臨新局面,無人敢說物價何時趨穩。升斗小民只能從「開源」、「節流」兩大策略著手,「開源」要看大環境和機會;「節流」卻是隨手可做,即使大宗物資上漲,但其他地方用心一點,依然可以勇度難測的未來。


大宗物資和民眾生活息息相關,過去便宜又大量,令人不以為意的黃豆、小麥、玉米居然可以左右經濟結構、產業發展和生活模式,而且失控飆高的價格讓業者和經濟學家都傻眼,談到未來價格走勢大都失聲噤語。


升斗小民要如何因應?「開源」是積極作為,但要看大環境和所遭遇的機會,大部份因素操之在他人,自己能掌握的有限;「節流」卻是操之在己,也藉這個物價飛漲的時代,發揮「危機就是轉機」的契機,檢視自己的生活是否過於浪費,也順便省一點荷包。


民以食為天,黃豆、小麥、玉米飛漲,相對影響下游各種應用,家計中「食物」的採購金額提高,要省錢也有一定的方法,例如參加朋友和同事的「合購」可立刻發揮「以量制價」的效果,不但節省採購時間,還能爭取廠商額外加送的數量。


若無法合購,平時就要翻閱和比較大賣場的宣傳廣告冊,有時同樣的物品,因為廠商和賣場配合做促銷活動的程度不同,在不同賣場會有意想不到的價差。


更精明的消費者還會利用大賣場打烊前半小時到一小時再促銷的低價搶下便宜的蔬菜、麵包、水果;水產品 (魚蝦貝類)因為不耐久放,議價空間更大,只要發揮一點點喊價功夫,往往可以同樣價格買下2至3倍的量,現省一半以上。


此外,消費者更要有購買「當令蔬果」觀念,冬天的高麗菜、大白菜、白蘿蔔一定比夏天量大又便宜,夏天的空心菜和苦瓜等瓜果類肯定長得比冬天好,選擇當令蔬菜自然能省下不少。


消費者赴傳統市場時,最好選同性質攤商多的市場,才能形成競爭價格,近中午快收攤的菜也許不好看,但一定比早上十點的菜便宜,買回家頂多泡水,馬上又直挺挺,黃昏市場也是不錯的選擇,價差更大。


當家計中「食物」開銷增大時,其他衣、住、行、水、電、瓦斯、電話、網路的開銷就要適時縮減,其實只要稍微留心一點,處處發揮「一功多用、多重利用」的原則,價差照樣會反應在帳單上。


消費者不見得天天買新衣,不用趕新上市的熱頭,選擇打折或剛過季下殺的衣飾,只要搭配得宜,美麗依舊加分,荷包也不傷。


「行」的哲學不外乎大車換小車,許多廠牌的小車照樣有大空間,不但省油費,還省了保險費、牌照稅、燃料費;當然改搭大眾運輸系統,不但速度快,還增加不少養神時間。


至於水、電、瓦斯的支出,只要掌握「多重利用」原則,便能省下許多資源與荷包,例如洗菜、洗米、淋浴、洗淨物品的水留存在大桶內,再用來沖馬桶、澆花、洗地板;淋浴、早晨盥洗時勿一直開啟水龍頭,以認真的態度使用每一滴水,自然就能省下水費。


省電也是每個人該有的生活態度,隨手關燈、使用省電燈泡、拔除不用電器的插頭、少用電能轉熱能的電器 (包括電烤箱、微波爐、電暖爐、乾衣機),就算要使用電熱產品,也要發揮一功多用,例如使用一次能源加熱最多物品的功效,例如用電鍋餘熱加熱菜餚、同時蒸飯和兩三碟菜等。


此外,每家都有的電熱水瓶也是耗電元兇,若長時間外出或就寢,最好拔掉插頭,或選用有省電裝置者,,雖然價格貴一點,但一天省下14小時的電力,長時間反應在電費的效果非常明顯。


用瓦斯一樣是一功多用的哲學,例如經常刷洗瓦斯爐嘴,保持暢通不耗瓦斯、利用兩三層蒸籠同時加熱數道菜;瓦斯爐火不要猛火燒到鍋的兩邊,保持爐火外緣與鍋底尺寸同大,不但有效率、省瓦斯,更不用費事刷洗燒黑的鍋邊。


經常下廚的人也懂得利用燜燒的原理,坊間有許多燜燒鍋、燜燒杯,就是利用真空隔熱的原理燜熟食物;同樣的,許多需要長時間燜燒的菜餚也可以煮到六、七分熟,不開鍋蓋,利用餘熱繼續燜熟食物,用時間換取金錢,同樣可以省下不少瓦斯。


電話費支出也很可觀,但是拜科技之賜,家庭寬頻網路相當普及,網路上的應用千百種,網路電話和即時通訊軟體可以實現免費大聊八卦的快感,縮短時空距離。


各家行動電話業者也都有網內互通免費的範圍,善用這個優惠,不會忘了朋友;而其實在網路時代中有許多免費或極低費用的應用,正是支付一次網路費,發揮多重利用的「一功多用,多重利用」的極致。970302

輸入性通膨專題報導系列八穀物漲全球搶 業者盼掌握料源穩定進口

穀物漲全球搶 業者盼掌握料源穩定進口

(中央社記者黃淑芳台北二日電)立法院近日可望修法調降小麥、黃豆等大宗穀物進口營業稅,相關公會承諾直接回饋在售價上,但相對於飆漲不休的國際價格只是杯水車薪。業者坦言,原物料出現三十年罕見漲勢,全球拚命搶料,在今夏北半球小麥產量明朗前,價格降不下來,台灣只能設法掌握料源,維持進口穩定。


近兩年國際油價、原物料價格狂飆,漲勢一發不可收拾,牽動台灣物價連番上漲。


政府繼機動減半小麥粉等進口關稅、調降大宗物資進口規費後,進一步修正「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第九條之一,希望把小麥、大麥、黃豆、玉米等進口營業稅由5%降為零,立法院預定下週完成修法。


台灣區麵粉工業同業公會、植物油製煉工業同業公會均承諾會把降稅減省的成本全數反映在產品售價上,但省下5%營業稅,進口成本卻暴增60%以上,產品最終售價哪裡有調降空間?頂多只是少漲一點而已。


身兼麵粉公會、植物油公會理事長的許忠明說,現在小麥、黃豆國際價格漲勢之兇,「我做這行三十幾年來沒有遇過」,高筋小麥一夕之間一公噸漲173美元,但全球拚命搶料,公會本來想過幾天再買下一船小麥,一聽說日本要提前買,馬上決定搶先一步下單。


麵粉公會表示,目前台灣庫存小麥約有15.5萬噸,加上已裝船或即將裝船運來的量,合計約有43.39萬噸,約可滿足台灣5個月需求,亦即到7月為止,國內麵粉供應無虞;業者也以每個月購買兩船小麥的步調,維持進口穩定。


許忠明說,業者把小麥、黃豆進口料源掌握得很好,應不致出現「有錢買不到」的狀況,量沒有問題,價格則是世界性的問題,不是業者所能掌控。


究竟這波大宗穀物漲勢何時才能緩和?許忠明坦言難以預料,以往判斷小麥價格走勢,只要分析產量、庫存、進口量等數據,現在要考慮小麥與黃豆、玉米,甚至原油價格之間的連動關係;如果某種穀物價格高,農民就可能捨棄小麥轉種高價作物,若再加上國際基金炒作,行情就更難預料。


麵粉公會去年預估在美國宣布擴大小麥種植面積後,今年小麥價格應會回檔,但氣候因素造成南半球澳洲小麥減產已成定局,接下來就要看6、7月北半球(美國、加拿大為主)小麥產況而定,在此之前,小麥降價可能性很低。


目前政府僅專案開放中國大陸的飼料用玉米進口,期限到3月底為止(期滿可能延長),若開放中國的黃豆進口,是否有助於平抑價格?


根據植物油煉製公會調查,中國每年自美國進口黃豆約3500萬噸,二月底中國國內黃豆油(沙拉油)價格是每噸人民幣1萬5000元,換算起來每公斤超過新台幣65元,台灣沙拉油每公斤大約只要55元,比中國便宜得多。


黃豆如此,小麥也差不多,中國自產量不足,每年都需要進口,加上小農制生產品質不穩定,台灣業者對於自中國進口疑慮仍多,目前還是維持自美國、澳洲進口為主。


面對這波大宗物資漲勢,業者表示,目前最需要的是融資協助,小麥從前年每噸200美元漲到現在800美元,進口所需資金大增,部分業者融資吃緊;經濟部已透過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協調銀行個案擴大大宗物資進口業者融資額度,截至2月25日止,已有10家業者增加貸款7億餘元。970302